中新网吉林珲春11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传播促进文明互鉴——中俄东北虎豹跨境保护交流活动”14日在吉林珲春举行,与会人士围绕监测技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跨境合作机制展开探讨,并研究扩大国际传播以提升公众对东北虎豹保护的关注度。
此次活动由吉视传媒主办。据介绍,吉视传媒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共同建设的“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系统依托700MHz广电网络、卫星遥感及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对虎豹活动轨迹、种群变化和栖息地状况提供实时数据,为科研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持。
今年初成立的吉视传媒东北虎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以“慢直播+短视频+文创IP”为创新路径,打造“云游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优质内容,累计吸引超600万人次观看,短视频总浏览量突破3200万次,实现了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传播,以多视角、多平台展现了吉林生态保护的鲜活故事。
吉视传媒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孙毅在开幕式上表示,中俄在东北虎豹跨境保护方面合作已持续多年,双方在数据共享和监测体系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经验。
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维克托·巴尔久克介绍,根据俄方监测,园区内东北豹数量已由建园初期的约35只增至120只左右。希望与中方在物种监测、科研数据共享和公众教育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活动期间,中俄两国多位科研人员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天明介绍了东北虎豹跨境活动的监测体系、野外样点布局以及近年来种群恢复趋势。他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构建跨国科研数据共享平台,以提升跨境监测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延边大学研究团队介绍了东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未来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东北虎栖息地的影响预测,并展示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人虎接触事件的新方法,以及社区宣教和可持续生计项目在缓解人兽冲突方面的作用。
来自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的科研人员展示了俄方在摄像机监测、个体识别、食肉动物活动分析和有蹄类动物监测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对个体虎豹进行图像比对的技术应用案例。
会上,吉视传媒与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就加强跨境传播合作达成初步意向,计划探索在各自媒体渠道开展联合内容发布,以提升中俄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传播能力。与会嘉宾还参观了珲春东北虎豹自然科普馆,了解中国在虎豹监测、栖息地恢复与保护设施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完)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 1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32048
- 2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将举办约20项活动26909
- 3记者探访一线移民管理警察——忠诚坚守国门 贴心服务群众25933
- 4中国驻中非大使馆:请中非首都班吉以外地区的中国公民立刻撤离20465
- 5第三十二届“时报金犊奖”全球校园创意分享会在内蒙古举办19748
- 6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将举办约20项活动17287
- 7创造机遇 增进福祉(新时代中非合作)14523
- 8粤澳税社一体联办跨境通办 12万澳门居民在珠海参保13011
- 9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12074
- 10“漠南盐池”蝶变“生态名片”:察汗淖尔湿地“颜值”飙升12045






